close
昨天去拍了大波斯菊,正好用到一些景深的技巧,在此提出來分享。
先看看這兩張圖有什麼不一樣?應該蠻明顯的,除了放大效果稍有不同之外,最明顯的是第一張的背景要比第二張要清楚許多。
我們都知道影響景深三大元素:實體焦長﹑光圈及物距。這兩張都是在同一個地點拍的;從EXIF來看拍攝數據,第一張的光圈F16明顯要比第二張要小得多,而實體焦長則稍小(130mm vs. 147mm)。
從計算公式,以物距3公尺來算,第一張總景深18.3公分(F16,150mm),第二張11.3公分(F8,135mm);相差相差將近一半。
個人是比較喜歡第一張,因為稍微明顯的背景在不妨礙凸顯主題的目的下,有助於烘托主體的鮮明度。如第二張已經模糊到只剩色塊的背景個人是覺得意義不大。
F16, 1/250s, ISO400, 130mm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alsene845/1409154501-2418830683.jpg)
F9, 1/800s, ISO400, 147mm
先看看這兩張圖有什麼不一樣?應該蠻明顯的,除了放大效果稍有不同之外,最明顯的是第一張的背景要比第二張要清楚許多。
我們都知道影響景深三大元素:實體焦長﹑光圈及物距。這兩張都是在同一個地點拍的;從EXIF來看拍攝數據,第一張的光圈F16明顯要比第二張要小得多,而實體焦長則稍小(130mm vs. 147mm)。
從計算公式,以物距3公尺來算,第一張總景深18.3公分(F16,150mm),第二張11.3公分(F8,135mm);相差相差將近一半。
個人是比較喜歡第一張,因為稍微明顯的背景在不妨礙凸顯主題的目的下,有助於烘托主體的鮮明度。如第二張已經模糊到只剩色塊的背景個人是覺得意義不大。
F16, 1/250s, ISO400, 130mm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alsene845/1409154501-2418830683.jpg)
F9, 1/800s, ISO400, 147mm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alsene845/1409154502-1338319741.jpg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