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.02.03修改
一轉眼,距離寫這一篇E330使用週年有感又過了快一年。2006年2月底花了36.5K台票買的E330 kit組已經快要過保固期了。
這一年來,因為便攜性﹑高ISO實用性/可用性(到ISO800)﹑有內閃可以補光以及比起小DC絕佳的畫質,E330是生活記錄最佳幫手。即使E330有著白癡級白平衡(所以現在都已不用自動WB,直接設定在4800K附近)及偶而秀逗的接觸,但還是瑕不掩瑜,即使上有E1,下有LX2,不改它是本家出動率最高的相機的事實。
這一年裡,14-54mm壞了,因為預算都被挪去買D3了,所以11-22mm成為唯一的鏡頭蓋。記憶卡也買了本來要拿來當Notebook磁碟快取的Sandisk Extreme IV 4GB CF來用。在Extreme IV的高速寫入的加持下,E330在Live View A mode的連拍從6連拍就會停止成為無線連拍,真是夠神的!
最近,因為Sony A300/A350的上市,第二感光元件式的Live View又成了話題。甚至有人稱為"完美的Live View終於出現了"。殊不知早在兩年前E330就已達到了。而且當時所完成的是可以同時使用OVF及無遲滯AF的LCD取景Live View(使用第二感光元件)。
雖然這個分光的方式有太多的折衷,犧牲了OVF亮度(分光25%給Live View)及Live View畫質(只有25%的光線要增幅到一般亮度,導致環境亮度稍低時取景畫面即雜訊暴增),但最少E330是第一部將第二感光元件Live View實用化的DSLR(還奉送主反光鏡翻轉式Live View,雖然只能MF,要AF還得反光鏡上上下下,沒啥實用性)。
E330的Live View A mode示意圖(光線透過半透式反光鏡分光25%給Live View感光元件)
Sony A300/A350的第二感光元件Live View示意圖
OVF作動
Live View作動(使用一片可以tilt角度的反光鏡決定光線要給OVF或Live View感光元件)
和E330一模一樣的上掀式LCD
E330的上掀式LCD
兩年過去了,E330 kit的價錢也差不多腰斬(公司貨kit的價格從36.5K到現在不到20K),也該是後繼機種出現的時候了。
E300/E330的Porro mirror設計比起傳統SLR的構型少掉了艦橋部,在體型的單純化及變攜性上個人是覺得較優的。
事實上現在的入門級DSLR的取景器因為也都是Pentamirror而不是Pentaprism。一樣都是mirror,E300/E330的側掀式Porro mirror沒有理由是比較差的。但是在體型單純化上是有優勢的。
這種構型還可以搭配外閃做內外雙閃(外閃打跳燈內閃直設補光),甚至內閃可以如同Panasonic L1般設計兩段式,可直射也可打跳燈。
隨著E400/E410/E510及E3的推出,E系統進入第二章。期待E330後繼機有著以下的改進。
1. 感光元件防手振
2. 如同E3的雙軸翻轉式LCD
3. 改善的AF系統(也許是從E3簡化而來,如7點雙十字及快速AF)
4. 或許還有HD錄影
5. 比照E510的體型,現在的E330還是稍嫌大了些。從E410/E510來的第二代E系統的組件或許可以幫到忙
縮小化的機身還要有對應的鏡頭。現行的變焦鏡除了14-42mm及40-150mm ED外,都稱不上小。而上到High Grade等級如14-54mm﹑11-22mm或12-60mm則更是一顆比一顆大。但是14-42mm的光圈及畫質實在是不夠用。來一顆體積介在14-42mm及14-54mm之間的12-35mm/F4 ED吧,拿掉防塵防滴,兼顧廣角及體積重量。
另外就是廣角餅乾鏡,如14mm/F3.5或20mm/F3.5之類的生活記錄及街拍專用,長度在5公分以下,重量在200g以下。
2007.04.05
一轉眼,購入E330當成隨身機使用也有一年又一個多月了。
在這一年裡,有著高ISO可用度及平頭造型的E330加上原本E1的kit len 14-54mm/F2.8-3.5成了出門時一機一鏡的最佳選擇。再配上底下這個本來購入給Sony PC330 DV用的小背包,上山下海無所不包啊!袋子前的小口袋還可以放進備用電池﹑CPL及遙控器。
E330最異於一般DSLR的就是沒有那凸起的旗艦部。這也使得它的便攜性要高同體積的機器,如Nikon D70及Sony A100,可以不用使用槍型背袋,所以在袋子上的選擇較多。
看得出來我的E330多了些小配件。第一個是Nikon AH-4手腕帶。因為E330的機身高度較低,小指沒地方放;再加上比起E1來說為小的機身手把及較滑手的蒙皮,使得握起來的手感比E1差了不少,也很怕一不小心滑了出去釀成慘劇。AH-4手腕帶的調整功能及質感實在是沒話說,1.5K的身價也實在是沒話說...。不過缺點是會擋到E330的可移動式LCD,當要使用翻轉式螢幕時都得把手腕帶的固定底座放鬆,不大方便與直覺。
另外一個小配件是ME-1 1.2X觀景窗放大器。4/3系統的機器因為較小的感光元件尺寸,先天上觀景窗放大倍率就是比較小。再加上E300/E330這種Porro-mirror型態的反光鏡及E330必須分光給第二CCD做Live View,使得觀景窗是又小又暗。暗的問題就沒解了,但是ME-1可以稍微抒解大小的問題,爽度不錯。個人是趁一次出差日本的機會買了兩個回來一個給E1一個給E330。這種配件在日本的價錢即使是Bic Camera或Yodobashi這種大賣場都要比在台灣買便宜多多。
14-54mm/F2.8-3.5半支Macro鏡的功能加上E330 7.5MP的高畫素使得在必要時也能拍點小東西。甚至當公事上需要拍點難度較高的東西時還可以派上用場。
說了這麼多,難道沒有缺點嗎?當然有!
第一個還是體積。E330雖然不大,離便攜式還是有點距離,所以到現在還在survey隨身機。
再來就是白癡級的自動白平衡。本來我以為E1的白平衡已經夠笨了,不料E330更慘!
在一般的陰天或光線不足的室內,白平衡大部分會偏黃,就像下面這朵喇叭花。其實這個色溫還蠻討喜的,可是有時候我要的是正確,不是討喜啊!
還好E330改變白平衡還蠻方便的,雖不像E1按下白平衡專用按鈕加上滾輪就可以調整,不過調整速度還算快,除了幾種預設模式外,也可以使用K數來調整。個人使用經驗是如果你對色溫K數有概念,直接調整K數比較快。以下這張是直接調成4200K拍攝的,極為接近肉眼所見。
其他的機身質感及反應速度在這個等級已經是不錯了,就不再挑剔。
在Live View之後,個人希望E330的接替者能有金屬機身﹑防塵防滴,直接進入中階等級(Nikon D80及Pentax K10D這一級)。除了更多對焦點,更快的對焦速度外,希望還可以加上Live View攝影功能。不用多,720P/30FPS就夠了!
至於Live View,如果可以做到如DC一般的對比檢知AF,則第二CCD可以拿掉了。一來可以減少分光方面的損失,二來降低成本。直接以Live MOS做Live View並且錄影,夢幻啊!
喔,對了,既然已經要做到中階機了,實用的ISO1600及可用的ISO3200也該有了。
如果真有這樣的機器,又如果將要出的12-60mm/F2.8-4能維持甚至精進14-54mm的Macro能力,那可真的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夢幻隨身旅遊組合啊!
- Feb 03 Sun 2008 12:44
Olympus E330 使用週年有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